递归神经网络

递归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RNN)是两种人工神经网络的总称:时间递归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和结构递归神经网络(recursive neural network)。时间递归神经网络的神经元间连接构成有向图,而结构递归神经网络利用相似的神经网络结构递归构造更为复杂的深度网络。

RNN一般指代时间递归神经网络。单纯递归神经网络因为无法处理随着递归,权重指数级爆炸或消失的问题(Vanishing gradient problem),难以捕捉长期时间关联;而结合不同的LSTM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时间递归神经网络可以描述动态时间行为,因为和前馈神经网络(feedforward neural network)接受较特定结构的输入不同,RNN将状态在自身网络中循环传递,因此可以接受更广泛的时间序列结构输入。

Series序列数据

RNN主要解决序列数据的处理,比如文本、语音、视频等等。这类数据的样本间存在顺序关系,每个样本和它之前的样本存在关联。比如说,在文本中,一个词和它前面的词是有关联的;在气象数据中,一天的气温和前几天的气温是有关联的。一组观察数据定义为一个序列,从分布中可以观察出多个序列。

一个序列$$X{x_1, x_2, \ldots, x_N}$$的最简单模型为

$$P(X)=\prod_{i=1}^N{P(x_i|x_1,\ldots,x_{i-1})}$$

也就是说,序列里的每一个元素都和排在它前面的所有元素直接相关。

当然,这个模型存在致命的问题:它的复杂度会爆炸性增长,$$O(N!)$$。隐马尔科夫模型(HMM)定义每个元素只和离它最近的$$k$$个元素相关,解决了复杂度暴增的问题,模型为

$$P(X)=\prod_{i=1}^N{P(x_i|x_{i-1},\ldots,x_{i-(k-1)})}$$

当$$k=1$$时,模型变为

$$P(X)=\prod_{i=1}^N{P(x_i|x_{i-1})}$$

只考虑观察值$$X$$的模型有时表现力不足,因此需要加入隐变量,将观察值建模成由隐变量所生成。隐变量的好处在于,它的数量可以比观察值多,取值范围可以比观察值更广,能够更好的表达有限的观察值背后的复杂分布。加入了隐变量$$h$$的马尔科夫模型称为隐马尔科夫模型。

$$P(x_1, \ldots, x_T, h_1, \ldots, h_T, \theta) = P(h_1) \prod^T_{t=2}{P(h_t|h_{t-1})} \prod^T_{t=1}{(x_t|h_t)}$$

隐马尔科夫模型实际上建模的是观察值X,隐变量h和模型参数θ的联合分布,HMM的模型长度T是事先固定的,模型参数不共享,其复杂度为$$O(T)$$。

RNN

把序列视作时间序列,隐含层$$h$$的自连接边实际上是和上一时刻的$$h$$相连(上面左图)。在每一个时刻$$t$$,$$h_t$$的取值是当前时刻的输入$$x_t$$,和上一时刻的隐含层值$$h_{t-1}$$的一个函数:

$$h_t = F_{\theta}(h_{t-1}, x_t)$$

将$$h$$层的自连接展开,就成为了上图右边的样子,看上去和HMM很像。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RNN的参数是跨时刻共享的。也就是说,对任意时刻$$t$$,$$h_{t-1}$$到$$h_t$$以及$$x_t$$到$$h_t$$的网络参数都是相同的。

共享参数的思想和和卷积神经网络(CNN)是相通的,CNN在二维数据的空间位置之间共享卷积核参数,而RNN则是在序列数据的时刻之间共享参数。共享参数使得模型的复杂度大大减少,并使RNN可以适应任意长度的序列,带来了更好的可推广性。

RNN变种

双向RNN

单向RNN的问题在于$$t$$时刻进行分类的时候只能利用$$t$$时刻之前的信息, 但是在$$t$$时刻进行分类的时候可能也需要利用未来时刻的信息。双向RNN(bi-directional RNN)模型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双向RNN在任意时刻$$t$$都保持两个隐藏层,一个隐藏层用于从左往右的信息传播记作, 另一个隐藏层用于从右往左的信息传播记作。

Deep RNN

Deep(Bidirectional)RNNs与Bidirectional RNNs相似,只是对于每一步的输入有多层网络。这样,该网络便有更强大的表达与学习能力,但是复杂性也提高了,同时需要更多的训练数据。

Gradient Vanishing/Exploding (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

RNN训练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隐藏层参数$$w$$的传播:由于误差传播在展开后的RNN上,无论在前向传播过程还是在反向传播过程中$$w$$都会乘上多次,这就导致:

当然了,这个问题其实存在于任何深度神经网络中,只是由于RNN的递归结构导致其尤其明显。

对于梯度爆炸问题,可以通过截断的方式来有效避免:

image

而对梯度消失问题,则有很多不同的方案:

  1. 有效初始化+ReLU激活函数能够得到较好效果
  2. 算法上的优化,例如截断的BPTT算法。
  3. 模型上的改进,例如LSTM、GRU单元都可以有效解决长期依赖问题。
  4. 在BPTT算法中加入skip connection,此时误差可以间歇的向前传播。
  5. 加入一些Leaky Units,思路类似于skip connection

LSTM

LSTM 全称叫 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s,它和传统 RNN 唯一的不同就在与其中的神经元(感知机)的构造不同。传统的 RNN 每个神经元和一般神经网络的感知机没啥区别,但在 LSTM 中,每个神经元是一个“记忆细胞”(元胞状态,Cell State),将以前的信息连接到当前的任务中来。每个LSTM细胞里面都包含

$$f_t=\sigma(W^fx_t+U^fh_{t-1})$$

$$i_t=\sigma(W^ix_t+U^ih_{t-1})$$

$$\tilde{c}t=\tanh(W^cx_t+U^ch{t-1})$$

$$c_t=f_t\circ c_{t-1} + i_t\circ\tilde{c}_t$$

$$o_t=\sigma(W^ox_t+U^oh_{t-1})$$

$$h_t=o_t\circ\tanh(c_t)$$

典型的工作流为:在“输入门”中,根据当前的数据流来控制接受细胞记忆的影响;接着,在 “遗忘门”里,更新这个细胞的记忆和数据流;然后在“输出门”里产生输出更新后的记忆和数据流。LSTM 模型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这个“遗忘门”, 它能够控制训练时候梯度在这里的收敛性(从而避免了 RNN 中的梯度 vanishing/exploding 问题),同时也能够保持长期的记忆性。

如果我们把LSTM的forget gate全部置0(总是忘记之前的信息),input gate全部 置1,output gate全部置1(把cell state中的信息全部输出),这样LSTM就变成一个标准的RNN。

目前 LSTM 模型在实践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只需要训练一个两三层的LSTM, 它就可以

GRU

GRU (Gated Recurrent Unit) 是LSTM的变种,把LSTM中的遗忘门和输入门合并成为单一的“更新门(Update Gate)”,同时也将元胞状态(Cell State)和隐状态(Hidden State)合并,在计算当前时刻新信息的方法和LSTM有所不同。

GRU与RNN对比

GRU更新过程

参考文档